王憲章老人已去世多年,但“憲章林”依然在為人民造福。地委黨校舊址現已改造成一個漂亮的小公園,“憲章林”在公園里獨領風騷,如果只有花草、水渠和人行棧道,而沒有“憲章林”,還不能稱其是“美麗的公園”。“十一”國慶節,當筆者漫步在小公園的棧道上,看著一片茂密金黃的“憲章林”,禁不住想起王憲章老人植樹造林的艱辛。
1981年,這位有著30多年黨齡、為黨和人民勤奮工作了一輩子的老干部光榮離休了。按理他該好好休息休息,養養身體、抱抱孫子,享受天倫之樂,可王憲章卻不這么想,他說:“共產黨員活一天就要為黨工作一天,離休后我要力所能及爭取為黨和人民多做一些好事,發出自己最后一點光和熱。”
地委黨校舊址西側的駱駝峰下,有片寸草不生的亂石坡。王老心想,何不在這里栽上樹,給后人留下一片綠蔭!說干就干,他以愚公移山的精神,用鋼釬、十字鎬刨出一排排魚鱗坑,擔來好土,種上樹苗。他精心照管,每天天不亮就起身給小樹澆水。離休后第一年,他種的200余棵樹全部成活。這使他更加堅定了信心,決心在有生之年“植樹一萬棵,綠化駱駝坡”。
但要實現這一目標,談何容易!在亂石坡上種樹不易,保護樹木則更難。一開始為了防止牲畜啃食幼樹,他像個忠誠的衛士,整天守護在小樹旁,一天也不知要驅趕多少次牛羊,就連回家吃飯也要走出院子來往山上看。牛羊一來,他就上山吆喝驅趕。但是山羊很狡猾,它走峭壁如履平地,你一攆,它就走,你停下來,它也停下來回頭望你;你一返身,它就又回來啃食。而壁陡無路,碎石又無規則,人稍不慎就會摔跤。王老的右手虎口被尖石扎穿過、前額被撞破過,一次,山上掉下的一塊大石頭就從他身旁滾過......但他依舊不辭辛苦、不怕危險,一次又一次驅趕,有時一天要趕幾十遍。除此,他還到鄰近單位走訪,向他們宣傳綠化的重大意義,請他們勸說養畜職工群眾不要散放牲畜。
就這樣,一些小樹還是被啃食了,為了保護好樹木,王老決心砌一道攔畜圍墻。從山坡上一塊一塊搬來石頭,一段一段砌成石墻。他還找來一些廢舊鐵刺絲,在無法砌墻的地方拉上鐵絲網。這是一個十分艱巨的工程,這樣繁重的體力勞動對于一個年邁體弱多病、腰椎肋骨曾嚴重損傷過的老人來說是何等艱辛!但這位倔強的老人硬是以堅韌不拔的意志和頑強不屈的精神,創造出了這驚人的奇跡。
那些不明事理的頑童也時不時折斷樹枝,特別是一些長得細直的白楊樹,往往成了兒童們做釣竿、玩具的目標,王老特別在上下學時間注意過往兒童,防止他們折樹、砍樹。在遇到青少年欲攀、折、削、砍時,都嚴肅勸阻,曉以綠化的意義以及栽樹不易、成長不易的道理。遇到破壞樹木的青少年,他都嚴肅進行批評教育。他還通過組織與各校聯系,請求學校和社會教育引導青少年愛護樹木。在他的影響下,不少青少年也開始關心綠化、愛護樹木、勸阻破壞樹木的人。
一次,有人把污水排放在小樹叢中,王老氣得幾天吃不下飯、睡不好覺。為了小樹不被燒死,他天天擔水沖洗,終于救活了一部分,但仍有一些被燒死了。為了小樹不再遭此迫害,他和另一位離休干部馬守智在一塊大石頭上寫下了“綠化祖國 美化環境”八個大字。人們理解了老人那顆金子般的心,此后再未發生過此類事情。
離休后,王老不計任何報酬,堅持每年植樹不止,日復一日,年復一年,他硬是在陡峭的亂石坡上開出了5層長300余米的階梯。階梯的邊緣都是由石頭壘砌而成,然后在每道階梯上種上樹。
王老憑著頑強的毅力,挖坑栽樹、澆灌綠色,每逢累得不能動時,他就坐在這些嫩綠的小樹下,就像坐在子孫中間一樣,享受著一種別樣的天倫之樂。他不時撫摸著一棵棵小樹,因為這些小樹傾注了他的愛、他的追求、他的奮斗……
組織上曾多次安排他到內地療養,都被他婉言謝絕了,老人是擔心他走后這些小樹沒人照管……
經過八年的苦戰,他植樹5000余棵,昔日的亂石坡已變成一片樹林。蔥綠的枝葉,灑下片片綠蔭。王老還在樹叢中撒上花種,夏日來臨,百花盛開,姹紫嫣紅,鮮艷奪目,這里已成了人們納涼休憩、讀書學習的理想場所。
在一次體檢中,醫生懷疑他患了肺癌,家人和親友們要求他到內地大醫院去治療,但他仍固執地決定在阿勒泰療養。他對家人和親友說:“去內地治病,既治不好,又多花錢,還給組織上添許多麻煩。人總是要死的,這是自然規律。我死就死在阿勒泰,你們將我埋在駱駝峰上,能每天看到山腳下的樹木,我也就心滿意足了。”
從那以后,他經常痛得大汗淋漓,為了不讓親屬看了傷心,他每天早早帶上工具出門,痛得輕時,就堅持挖樹坑、澆水、栽樹;痛得厲害了,就坐下來休息一會兒。身邊人都勸他身體不好就不要再干了,可他總是笑笑說:“生命在于運動,憋著才會把身體憋垮呢!”
可能真的得益于樹林里清新空氣的治療,每天清晨栽樹澆水幾十分鐘,出點汗,他感到身體舒坦,疼痛的次數越來越少,疼得越來越輕,他種樹的熱情也越來越高。
王憲章老人的無私奉獻精神受到黨和人民的高度贊揚,他先后六次被阿勒泰市評為綠化先進模范和標兵;1988年,他先后獲得地區、自治州和自治區老有所為精英獎;1989年,他榮獲全國老有所為精英獎。在榮譽面前,王老沒有被陶醉,他想的仍然是怎樣為黨和人民奉獻自己的一切。
十多年過去,王老最初栽種的小苗已長成參天大樹,而王老卻日漸衰老,2000年4月7日,王老終于走到了生命的盡頭。他去世后,在廣大市民的強烈呼吁下,市政府在王老的樹林旁修建了一個醒目的標志“憲章林”,并在一塊大石頭上撰寫了王老植樹造林的事跡,作為教育后人的生動教材。
青山可以作證,王憲章老人已經化作駱駝峰上的一棵青松,永遠站在山頂,凝視著阿勒泰的山山水水,守望著駱駝峰下的父老鄉親!
王老生前曾寫過一篇回憶文章:《從武山到承化》(詳見《阿勒泰文史資料》第七期),文中寫道,他1949年5月秘密加入地下共產黨,1949年8月參加了共產黨領導的武山起義,后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,隨西北野戰軍進疆,被評為模范排長。后隨解放軍獨立團進軍承化(今阿勒泰)。
王憲章在阿勒泰工作生活了一輩子,為建設邊疆、保衛邊疆獻了青春獻終生、獻了終生獻子孫。離休后,又用盡全力,為阿勒泰各族人民留下了一片綠蔭。
王憲章同志職務并不高,但他是一個高尚的人,一個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人,一個有益于人民的人!他把自己的一切都獻給了黨和人民,他身上體現的艱苦奮斗、無私奉獻的精神,永遠值得我們繼承和發揚!